脑卒中是严重的脑血管系统疾病。根据抽样调查,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同时,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2016年,为提高脑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单病种、多学科”的卒中诊疗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全国已建立了1000余家卒中中心防治基地,卒中中心的建设,不单能够有效减少发病及残疾人群,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也是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体现,能极大提高医院品牌影响力。
数据来源:国家卒中中心官网
2020年5月15日,国家卫建委发布了《2020上半年高级卒中中心现场指导评价指标(试行)》方案。该方案功能科室评价指标部分,将血栓弹力图纳入评分标准之一。
血栓弹力图为全血检测,综合了凝血过程中血浆成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以及它们的功能对凝血的贡献。它能完整的描述一份血样从凝血因子启动、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形成、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从而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凝、低凝、纤溶亢进,并分析形成原因。对临床评估凝血功能、指导成分输血、预测血栓/出血风险以及用药指导具有巨大价值。
传统的凝血试验是基于经典凝血瀑布学说对二期凝血是否异常的筛查试验,多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采用离心血浆检测患者体内凝血相关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情况,针对的是凝血过程的某个环节/局部的检测,其特点是经典、便宜、广泛开展,较为成熟。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疾病的愈发复杂,传统凝血试验在对某些疾病的诊疗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比如,13因子缺乏的患者,其传统凝血试验无异常,但临床可能有出血表现;内源性途径的HMWH、PK、FⅫ缺乏时,体外试验APTT延长,但是临床患者很少会发生出血事件,像新生儿和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发育不完善或受损,导致凝血因子不足或下降,传统凝血试验为异常指标(PT↑,APTT↑),此时机体处于一个低凝的再平衡状态,并无出血风险,大多时候无需医学干预;以及像TTP、HIT、APS、HUS等一些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血小板减少(PLT↓),由于处于激活态血小板相对增多,临床不仅没有出血风险,反而有血栓风险,此时如果单纯根据单一实验室指标就极有可能导致误诊,这是非常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由此可见,单一手段的凝血试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检测需求。
凝血瀑布模型
近年来,新的修正的细胞凝血模型理论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它是对原有级联反应模式新的补充,强调了血小板是血栓形成过程的“关键与核心”。这或许提示,凝血功能检测, 包含血小板的全血样本是非常关键的,能更真实的反映体内的凝血状态,血栓弹力图正是基于此理论发展而来的对全血凝血功能的检测设备,很好的弥补了传统凝血试验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凝血检查手段。对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对卒中病人的溶栓治疗监测、再梗塞事件的风险评估、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等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细胞凝血模型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大多为动脉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的活化贯穿始终,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栓塞事件发生的重要基石,但由于血小板的活化是多信号途径介导的,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多为前体药(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后才能发挥药效),由于种族的不同以及基因变异,药物的相互影响,抗血小板治疗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抗血小板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血栓弹力图试验能提示药物抵抗以及药物低反应性患者,协助医生更精准的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调整剂量,增加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深圳优迪生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通道和8通道血栓弹力图仪及全系列原厂配套试剂,为中小型实验室及大型实验室提供凝血功能评估、指导成分输血、药物疗效监测,全方位满足临床需求。